中残联理事长汤小泉询问广州市盲人定位导向和聋哑人短讯呼叫中心的运作情况
广州基本达到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要求,首创残疾人定位系统将向全国推广
从昨日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验收团一行,对广州进行为期三天的检查验收。
据悉,广州首创残疾人定位系统(盲人定位导向、聋哑人短讯呼叫中心),使盲人不再迷路,聋哑人可以“对话”。中残联将向全国盲协、全国聋协推广。今年立项建设康宁果园场,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从医院回归社会的过渡性服务。广州市已基本达到“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要求。
本报讯 昨日上午,广州市政府残工联副主任宋卓平在向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验收团汇报时表示,广州市对15个验收重点的自检评估达标率为94.7%,从整体来看,广州市已基本达到“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要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广州市有就业条件及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85%。
从昨日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验收团一行,对广州市进行为期3天的检查验收。
自检达标率为94.7%
广州市政府残工委副主任宋卓平表示,为了迎接国家和省对创建工作的验收,市残联在2003年底到2004年初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检。截至5月底,对这次验收工作重点的残疾人康复医疗、残疾人教育就业、残疾人权利维护与法律援助、残疾人宣传与文体、残疾人基础设施的无障碍建设等15个部分49项132条进行了自检评估,结果显示达标率为94.7%,已基本达到“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要求。
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
据介绍,经市残联口用于残疾人事业的财政拨款从2000年的3000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1.5亿元。到目前为止,广州市已形成了一个以广州市康复中心、市聋儿语训中心、市社区康复指导中心、利康家属资源中心等为核心,包括社区康复网络、精神病社区防治网络、聋儿康复训练服务网络、脑瘫儿童康复网络、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网络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
2003年,广州市建立了贫困残疾人慢性病医疗救助制度,对患有16种慢性病的贫困残疾人给予每年最高2万元的医疗救助。
目前,全市有87条街道、72个镇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大部分康复业务都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十五”计划同期进度指标,还颁布实施了《广州市残疾儿童首报登记办法》。
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
据宋卓平介绍,广州市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均达95%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接近当地健全儿童少年水平,高等教育实现了突破,开设了盲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华师网络学院残疾人班、电视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目前在读残疾人88人。
3年来,广州市有就业条件及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85%,共扶持了580多名残疾人个体就业,安排了700多名残疾人在社区就业、近500名盲人在盲人按摩场所就业。
助残志愿者逾10万
目前,广州市已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以公共交通无障碍及信息无障碍为特色的社会化、现代化的无障碍环境。广州地铁、低地台巴士、盲人定位导向和聋哑人呼叫中心等成为各城市争相学习的现代化无障碍示范点。此外,全市建立助残志愿者服务工作机构517个,助残志愿人数达10万多人。
■ 考查验收
“96931”可为盲人指路
本报讯 借助广州市残疾人定位系统(盲人定位导向、聋哑人短讯呼叫中心),广州的盲人不再迷失,聋哑人可以“对话”。这项广州市首创的服务得到中残联的肯定。中残联汤小泉理事长表示,将向全国盲协、全国聋协推广广州市残疾人定位系统(盲人定位导向、聋哑人短讯呼叫中心)。
“96931”指路 昨日下午,中残联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验收团一行检查验收了广州市残联机关。他们被广州首创的残疾人定位系统(盲人定位导向、聋哑人短讯呼叫中心)深深吸引。
盲人朋友出门在外,常常不知道自己的具体方位,周边的服务机构有哪些。这时,只要注册人员拨通特服号码“96931”或者“38491689”,就能在数秒钟之内获得自己所处的准确位置以及附近的交通、商店、医院、派出所等信息。
“1258”代发短讯 据了解,为了让盲人也能接收短信息,实现从听电话到看信息的转变,定位系统呼叫中心还开通了“05190”的短讯端口,盲人只要拨打这个特服号码,就可以收听他人发来的经过转换的语音信息。同时还可以拨打“1258”,由服务人员为其代发短讯到对方的手机上,使盲人与聋哑人的沟通变成了现实。
建果园安置精神病患者
本报讯 昨日下午,中残联“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验收团一行考查了广州市残疾人展能中心、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等。广州市残联透露,今年立项建设广州市康宁果园场,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从医院回归社会的过渡性服务。
展能中心 昨日,验收团一行来到位于白云区大金钟路的广州市残疾人展能中心,这个展能中心是我国残联系统最大的弱智成年人就业培训基地,它将在今年内全面投入使用,届时300多名残疾人能在这里渐渐学会生活和工作的技能,还能获得交通和伙食补贴。
体训中心 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的主体工程,将在今年年底建成,成为全国第一家由地方残联建设和管理的具有国际先进标准的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场馆。
康宁果园 昨日,市残联表示,今年立项建设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从医院回归社会的过渡性服务的广州市康宁果园场。
广州市投资1461万元,在从化鳌头镇租了一片占地13万平方米的果园,兴建广州市康宁果园场,它是全国第一个规模较大的专为精神病康复者而设的康复农场。相当一部分精神病人在病情缓解后需要生活在一个“模拟社会生活区”的开放式安置场所,但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上还是一片空白。康宁果园场将填补这个空白,预计能安排100名精神病康复者,为他们提供过渡期的生活照顾、生活与劳动技能训练等。

中残联理事长汤小泉(中)在询问广州市盲人定位导向和聋哑人短讯呼叫中心的运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