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残联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广州迎特奥 和谐园建康园

作者:办公室 | 来源: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3-03-29

  康园工疗  特奥理念与广州实际相结合

  最近,市委市政府下发的《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若干问题的决定》(穗字〔2007〕2号)明确要求“到2008年底,实现每个街道至少有1个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的康园工疗站”。将解决残疾人特别是智障人士就业和康复等综合服务问题,直接纳入市政府的66条惠民措施中,体现市委市政府对残疾人特别是智障人士的关爱。2006年4月6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转发市残联等部门关于加强康园工疗机构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转发市残联加强康园工疗机构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并通过制定政策,建立一种可操作的长效机制,确保这种关怀得到具体体现,同时使广大智障人士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通知》明确规定,采用以政府主导、行业管理、政府购买服务为实现形式,全面加强全市康园工疗机构建设,为智力残疾人和精神疾病康复者提供“工疗”康复和辅助性就业服务。康园工疗站是融社区服务、康复训练、辅助性就业多种功能于一体,立足于社区的为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提供亦工亦疗综合服务的机构。康园工疗机构立足于社区,它不仅为社区里的智力残疾人和精神疾病康复者提供过渡期康复、就业服务,为他们提供平稳回归社会的条件和可能,而且其收益也用于智力残疾人和精神疾病康复者的生活补贴和劳动津贴,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广州市从2006年10月起对市内原有工疗站进行改建、有些街道重新选址新建,现已成立30条街道康园工疗站建设工作,有900多名智力残疾人和精神疾病康复者在站内接受“工疗”康复。全市康园工疗机构网络建成后,至少能安置4920名智力残疾人和精神疾病康复者辅助性就业和康复训练,同时至少还可向社会提供724个社区就业岗位。

  广州市还建立残疾人展能中心、康怡之家和安养院,开展智力残疾人托养服务和职业康复。广州市残疾人展能中心是为轻、中度智力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训练和就业服务的职业康复机构。中心根据智力残疾人的特点采取“依特性施教的模式”,把生活技巧、劳动技能、劳动意识、产品制作、市场需求等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开展了以印刷、车缝、手工制作、清洁服务、绿化维护、餐饮服务为主要特色的职业培训和康复项目。积极拓展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于一体的残疾人服务新模式,加强与市残联就业中心及用人单位在岗位需求信息上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定向培训和在岗培训的方式,帮助有就业需求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解决其就业难题。目前中心有学员133人,推荐就业60多人次,成功就业20多人。随着中心运作模式日渐成熟,中心已将打造广州市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训练基地和支援性服务基地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康怡之家是市残联最新成立的为智力残疾人提供日间托养、医疗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等各种康复训练服务于一体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康复服务机构,是市残联服务机构社会化发展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目的是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到专业化的康复服务,进一步落实2008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主要是为身体严重残疾和中重度智力障碍,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及孤残人士提供特殊教育、康复训练、职业训练、医疗护理和保健的终身托养机构。根据园内服务对象的残疾类别、年龄、能力、兴趣等特点,安养院将工作区进一步细化为综合区、成年区、少年区,根据每个区残疾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康复方法,开展不同的康复服务,并逐步拓展到职业训练、特殊教育等项目。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和实践,安养院已发展成为服务内容全面化,护理、训练个性化,支持系统的综合性托养机构。

  广州市积极探索智力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工作模式,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初步建立了覆盖面广、不同规模、不同形式、服务基层的日间照料服务站点,以基本满足智力残疾人多种服务需求的服务体系。

  广州迎特奥  和谐建康园

  特奥让广州更和谐

  2007年9月27日上午,广州市在天河体育中心西南门广场举行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执法人员火炬跑广州市迎圣火和起跑仪式,近千名由国际执法人员、广州市执法人员、大学生志愿者、智障人士和群众组成的队伍参与火炬跑活动。接着广州特奥火炬跑活动又分别在中山纪念堂、六榕街社区和越秀公园举行。28日,广州又迎来参加上海特奥会的新加坡代表团,他们将在广州深入六榕街社区参观六榕街康园工疗站,以及参观广州市残疾人展能中心等社区接待活动。从9月27日至10月1日的广州市火炬跑及社区接待活动,将全市的目光集中到残疾人特别是智障人士的身上。并通过市民的积极参与,已在全社会掀起全市人民关心残疾人事业、关爱智障残疾人士、支持和参与特奥运动的热情。

  特奥的人文理念:平等、接纳、包容、关爱。广州市办好特奥火炬跑和社区接待,更注重特奥理念的具体实践,广州市正大力推行的康园工疗站建设,既符合联合国肯定的上海“阳光之家”工疗模式,又与广州市实际情况紧密结合。

  智障人士是一个特性突出、特别困难的群体。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广州约有2.8万名智障人士,占55.65万残疾人口的5.04%。广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市领导每年多次出席有关残疾人工作的重大会议、活动和看望残疾人服务机构,深入基层慰问贫困残疾人,对各时期残联建设和残疾人工作提出了要求。作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市和无障碍设施示范市的广州形成了全面、创新、领先的残疾人事业新局面。

  托养——

  智力残疾人的福音

  2007年7月13日至16日,全国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会议在广州番禺长隆酒店召开。会议谈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残疾人工作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扶助残疾人的路子。但是,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社会保障政策制度不完善,尤其是一般社会保障措施难以满足残疾人迫切需要的物质、服务等方面的特殊需求,既缺乏政策支持,又缺少服务设施。对于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则主要存在着:数量庞大、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普通生活困难家庭负担沉重、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以及托养服务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等状况。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达3780多万人,这次会议研究部署的托养服务工作,是国家“十一五”推进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会议还谈到残联要在推进托养服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扎实构建托养服务长效机制。会议要求,第一步:到“十一五”末,发达地区各省要在全部地级城市和部分县级城市建立机构并开展服务;中等发达地区要在二分之一以上地级城市和条件较好的县级城市建立机构并开展服务;欠发达地区要在三分之一的城市开展这项工作。第二步:在“十二五”期间,发达地区的城市基本满足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中等发达地区大部分满足需求;欠发达地区形成托养服务骨干网络。以上任务,中国残联从今年开始纳入地方工作统计指标范畴。

  市政府领导在会议中谈到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广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市的残疾人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方面,通过建立一批示范性的服务机构,指导全市逐渐建立起一个为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与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专业化、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网络,残疾人普遍得到不同程度的服务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服务工作的力度。加大区、县级市在残疾人服务工作上的投入,使基层综合服务设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全面开展康园工疗机构建设工作,使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就近得到有效的服务。计划在2008年底前实现每个街道至少有1个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的康园工疗站,为有需要的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提供日间托养、康复和工疗服务。这项工作也是要市、区(县级市)两级政府共同努力推进的,我们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紧抓不放,督促有关部门按进度做到资金落实、场地落实、人员落实、政策落实,使我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工作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