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残联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用爱心勾画诗意人生——广州孤独症中心首届员工诗歌朗诵大赛精彩纷呈

作者:张以勋 林锦娜 | 来源:广州孤独症中心 | 发布时间:2013-03-29

  12月15日晚,我中心首届员工诗歌朗诵大赛隆重举行,参加本次大赛共有10组17位选手。中心主任樊越波、副主任王德玉出席并担任大赛的评委。中心员工和部分学员、家长观看了比赛,并为选手送上热情高涨的呐喊。口齿伶俐的孟文华老师担任比赛的主持,带领观众进入一场心灵交流的文化盛宴。
  比赛开始前,王德玉主任代表评委团七位评委宣读评分标准。本次比赛分数为基础分、提高分、附加分三个部分,评分机制为10分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所得的平均分就是该选手的最终得分。选手必须分别在诗歌内涵的表现、舞台表现、节奏韵律、普通话发音和服装台风方面赢得评委的认可,同时脱稿、伴奏、伴舞将加提高分,原创作品将加附加分,表现优秀者,将夺取奖项。
  比赛现场可谓高潮迭起,首先,陈云香老师以一首原创作品《哨子》赢得了阵阵喝彩,诗歌以一个孤独症孩子的视界,以及特殊的沟通工具——哨子,表达了他们渴望与世界建立联系的心愿,以及有效的沟通带给他们的快乐;揭晓锋医生原创作品《婚姻》,则表达了年轻一代在面对婚姻时的种种思考,以及些许的无奈与彷徨;而林锦娜则以舒婷的《致橡树》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与执着的追求。蔡倩、陈小欢、方婉“三人组合”深情演绎的《心声》,走入孤独症孩子、母亲、老师三者的内心世界,表达他们各自的期盼、心愿;由李艳彬和陈显慧老师共同将手语与朗诵结合的《生死不离》,以震撼心灵的效果将比赛推向高潮,汶川地震的惨烈与悲壮重新勾起大家的回忆,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甚至动容落泪。
  比赛间隙,陈显慧老师还为大家抚琴助兴,一曲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如醍醐灌顶,让大家顿觉心境清明,余音绕梁。
  精彩、感人的诗歌朗诵结束后,多才多艺的樊越波主任风采再现,为大家即兴朗诵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深情演绎海外游子的思乡情愫。
  根据计分结果,李艳彬和陈显慧朗诵的《生死不离》荣获本届诗歌朗诵大赛一等奖,蔡琼连老师的《致大海》、蔡倩、陈小欢、方婉老师的《心声》分别获得二等奖,林锦娜的《致橡树》、李世朋、欧国英老师的《世界不能没有你们》、郁万春、黎梅娇、陈萍老师的《爱的守望》分别获得三等奖。
  在颁奖典礼上,李艳彬分享了《生死不离》出炉的经过。他说,虽然汶川地震已经过了半年多,但当自己在网上收集有关图片的时候,仍然止不住流泪,深深体会到“活着真好!”表示要将自己的奖品(一床棉被)捐给震区人民,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和祝福!此举也赢得现场全体员工的支持,部分获奖同事也捐出自己的奖品或认捐棉被等物。面对此情此景,来自四川的王德玉主任代表四川灾区人民感谢大家,并表示将在过年放假期间将大家捐献的物品带回四川,亲自送到灾区人民的手中。
  最后,樊越波主任指出,今后中心将继续举办舞蹈、美工、演讲、时装秀等比赛、才艺展示活动,以丰富全体员工的业余生活,帮助大家升华心灵,提升人文素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樊主任高兴地说,与之前的K歌大赛相比,这次的诗歌朗诵更加精彩,全体员工参与活动更积极,参赛员工的自我表现能力也在提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相关的策划组织能力也越来越成熟。
  当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时,大家仍觉意犹未尽,因为爱的暖意和温情,正在每个人心中扩散。在无限的感动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能够成为这样一支充满爱心与活力的团队的一员,是幸运并幸福的!因为用爱勾画的人生,必充满浓浓的诗意!
  “我们的孩子”无疑也是幸福的!不仅父母深爱着他们,更有一群正用爱和专业帮助他们走出孤独的优秀老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