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残疾人事业研究会召开2013年会暨“残疾人与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
4月19日,广州市残疾人事业研究会召开了2013年会暨“残
疾人与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市各大专院校及社科院所的专家学者和残联系统相关单位的会员近百人参加了会议。广东省社科院刘小敏副院长、广州市委党校王永平常务副校长作为研究会顾问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研究会梁左宜会长主持。
会议收集了20多篇论文,其中有6篇在研讨会上发表,分别是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谢建社教授的《社工介入:为的是残疾人奔小康拥抱中国梦》、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卓彩琴副教授的《社会支持视角下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探讨》、广州市残疾人展能中心符大伟主任的《全面提高贫困残疾人的福利水平是残疾人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哲学系高菊副教授的《残疾人的需求层次浅论》、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张嘉默主任的《残疾人观念的变迁与残疾人康复服务方式的转变》和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副总干事段鹏飞社工师的《构建广州市社区精神卫生预防服务体系的思考》。
与会专家学者及会员围绕“残疾人与小康社会”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省社科院刘小敏副院长充分肯定了各位发言的论述和观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实证研究,逻辑性强,结构严谨,论据丰富,有独到的见解,内容也很新鲜,很有价值。市委党校王永平党务副校长谈了他的感受,他认为这个研讨会是在实现中国梦的大背景下召开的,说明大家都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随着老龄化的加速以及社会风险、社会压力不断加大,残疾人数会不断增加。残疾是难以避免和规避的事情,我们不单是要有梦,关健是要有实现梦的途径和形式,有实现梦的抓手和措施,归纳起来12个字:人、财、物,道、器、术,法、专、网,实、特、新。与会专家学者还就残疾人社区康复和服务、社区就业、社会企业以及残疾人工作者工作压力、心理压力、身心健康、职业认可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会议最后一致通过了由符大伟秘书长作的研究会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