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残联》改版了
番禺区残联理事长张小波
当新一期《番禺残联》送到您手中的时候,您是否有种不一样的感觉?是的,您猜对了,我们改版了。新一期的《番禺残联》从读者定位到栏目设计、从刊头题字到封底布局、从文章采集到图片收录都做了较大的改动,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和读者的需求。
《番禺残联》从创刊到现在共出版了六期,伴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也走过了四年。当这六本期刊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感慨万分。这是一份对残疾人工作的执着和热忱支撑起来的刊物,这是一份对残疾人关注和关心发展起来的刊物。我不得不佩服开办者的勇气,我越来越欣赏承办者的精神。在过去的四年里,《番禺残联》作为区残联另一个工作的平台,建立了另一种沟通的渠道。她传递着从中央到地方的残联工作精神,解读了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残疾人工作的政策、法规,分享了残疾人工作者的工作成果,宣传关心残疾人事业的社会热心人士,讴歌了自强不息勇于奋进的残疾人。
2007年对于残疾人事业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在国际上,我国签署了《残疾人权利公约》;在国内,温家宝总理签署的《残疾人就业条例》在5月1日起施行;同时,邓朴方主席撰写的《人道主义的呼唤》也出版发行了。在残疾人事业迎来又一次蓬勃生机的时刻,我们对《番禺残联》进行了全面的改版。使她更具有政策性、指导性、可读性,使版面更加清新明快,语言更加流畅易懂,读者更加喜读爱看。
人才,是我们这次改版的宝贵资源,残疾人工作者、社会义工积极参与了我们的改版工作。《番禺残联》刊头是李鹏程部长为我们题写的。封面是区残联的工作人员杨嘉明设计的,他是下肢二级残疾的电脑高手。在栏目设计方面我们听取了专业人士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意见,洛浦街的尚钧鹏理事长、区志办的杨达超副主任、番禺日报的记者袁辉等都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建议。在新栏目里我们增加了特稿的形式,对有关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工作的最新信息进行了解读;在重点栏目我们将更多地关注康复工程、教育就业等重要工作;在人物风采中则重笔描绘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人事业的关爱和对残疾人的关心。当然了,还增添了许多文化、体育、创业等方面的工作信息和海内外有关残疾人事业的各类消息。
封面坐在轮椅上小朋友的笑容你喜欢吗?照片背后的故事你想了解吗?封底那充满动感的照片,你想知道它产生的背景吗?新版的《番禺残联》将为您逐一解读。当然了,这些美丽的、感人的画面全部来自于社会热心人士、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对生活的捕捉。
新改版的《番禺残联》对我们来说就像经过一场紧张的考试。我们交出了试卷,走出了考场。同时,我们产生了一种期盼,拥有了一份渴望,期盼残疾人事业得到更多的关注,渴望残疾人生活的更加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