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之处勇担当,尽锐出战护苍生——越秀区残联支援抗疫事迹
这些年来面对疫情,越秀区残联全体党员干部及职工不怕苦、不怕累,无畏险阻、从不退缩,总是积极地在幕前幕后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近期,派出占在职人数近50%的力量,共9人专门支援抗疫工作。其中1名党员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始终坚守在街道抗疫一线;5名党员干部及职工积极投身区支援队伍,穿上防护服一往无前驰援海珠疫区,顽强应对广州多变的天气,每天起早摸黑、星夜兼程连轴转超过12小时;1名居住海珠区党员主动下沉社区,配合社区抗疫;1名党员干部不分昼夜地已连续支援区隔离酒店管理专班两个月;2名党员干部及职工随时配合流调核查工作。
近日通过越秀区残联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执行理事会理事长李影同志,仍兼顾着原单位——农林街道办事处的疫情防控等工作,常常在区残联、街道两边奔波指导工作。越秀区残联新当选的执行理事会副理事长刘靖战同志,具有深厚的抗疫工作资历,本次担任南洲街后滘管控区第一批第八组网格组长。他运用曾多次支援白云区、花都区等外区抗疫的丰富经验,认真分析、迅速准确研判该网格的形势,科学做好组员分工,发挥组织协调优势,每天亲临一线带领区检察院、国规局、教育局、卫健医疗队数十人,深入到网格的每一个角落,有针对性地高效开展核酸检测、扫楼等工作。当地是城中村,大部分居民防疫意识薄弱,不戴口罩、人群聚集的现象比比皆是,核酸点位也人头攒动,支援队肩负维持秩序、查验健康码、核验居民身份及核酸类别、解答居民疑问等多项任务,核酸点每日录入约3000条核酸信息。支援队走街串巷,逐层逐户摸排城中村错综复杂的楼房,摸查人员底册,登记报备红码人员情况及落实居家隔离封控工作,指引黄码人员到指定场所检测核酸,动员每一名住户落实核酸“每天一检”。支援队带着满满的人民情怀,克服困难与重重障碍,时刻关心居民心理状态、需求和各类防疫设施的状况,尽所能安抚居民情绪、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的生活。
越秀区残联干部邹韬同志,具有丰富的一线抗疫工作经验,只要组织有号召,他都爽快地答应、迅速承担起重任,2020年连续支援农林街社区5个月,2022年支援隔离酒店专班41天。这次再出征,他先后支援南洲街后滘管控区第一批核酸组第一组、第七组、第九组工作。他主要负责搭建核酸点、指引居民扫场所码进行健康通行登记,协调解决群众特殊需求。尤其第七网格为高风险区且每日4000人的核酸检测任务,邹韬同志连续多天配合医护上门核酸采样日均上百人。风雨天气给搭建核酸点增加了难度,邹韬同志和其他组员首先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大致规划,然后拉警戒线合理设置排队、扫场所码、扫核酸码、核酸采样、离开通道等不同区域,设置后大家还不放心,马上模拟排队做核酸的全流程,调整改进不足之处,力求为群众提供最高效便利的服务。碰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不懂手机操作,邹韬同志认真地为其登记穗康码和粤核酸码,并协调医护人员上门进行核酸采样。城中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较年轻的居民也不懂拼音。其中一位女士在排队时不小心清空了自己的核酸码信息,需要重填却不懂操作,并且忘记身份证号,情绪比较焦躁。邹韬同志赶忙上前,引导她在一旁的避雨区休息,一边对其进行安抚。待其丈夫拿来身份证后,发现其丈夫不懂输入,邹韬同志就逐条询问帮助其录入,很快导出核酸码,并顺利完成核酸采样,夫妻俩口中不断重复着“谢谢!”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
越秀区残联职工林永军同志、刘家良同志先后支援南洲街后滘管控区第六组网格第2队巡逻组、第十组网格核酸检测工作。他们穿走在城中村的大街小巷,落实巡逻、劝导、宣传等职责,为实现社区有效防控疫情筑起了坚实安全墙。途中发现一片倒伏的防护水码,两人赶紧上前合力将水码扶起并找来绳索加固系紧。对于铁栏杆与水码多处遭到人为破坏,他们与巡逻民警及时上报请派专人修复,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他们耐心细心地进行疏导和沟通,提醒群众戴好口罩尽快返回住所,并向相关部门反映群众的需求。面对有的群众求助宿舍被封控回不去,所在工厂停工停产,他们与随行民警一同帮该群众联系居委,协调其缓解生活问题。该网格以服装行业居多,有些服装厂老板既要维持生产经营,又要承担员工的食宿,压力非常大,于是在晚上偷偷开工,有一家服装厂,被劝阻后,第二晚又再开工,为了如期交货,还偷偷把水码毁坏,把货运出去,林永军同志、刘家良同志磨破嘴皮地劝阻该厂并提醒做好防护措施,还掏空脑袋地思考怎样既能兼顾防控责任,又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关心这些生产企业和底层劳动者。遇到隔壁封控网格有群众因急事需要邮寄文件,他们了解大致情况后向负责该网格的同事反馈,协助群众向外邮寄,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在村口集中时,他们帮助将送至指定地点的外卖等物资送至群众手中。
“请扫场所码,扫完后给我看一下,再打开常规核酸采样码,要常规采样码哦!”连续几天的核酸点工作,林永军同志、刘家良同志重复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他们日均维持秩序约700人次,协助居民生成常规核酸采样码约150人次。期间遇到一位唐氏综合征儿童,在进入检测场所时,该儿童的父亲说 “可不可以只扫我的场所码?小孩子手机没有插卡,没有网络,我们的码都是大规模的,能不能用?前两天大规模都可以的啊。”刘家良同志便耐心地向他进行解释“这个码上面您的信息更全面、更清晰,可以减少后续很多的工作量, 在最要紧的时间我们应该尽一分力,也是为了你们个人自身的健康着想。”接着,刘家良同志让父子俩先到旁边等待,等人少后,帮他打开了热点共享,成功扫了场所码,并生成了核酸码。三句不离老本行,刘家良同志由此联想到残疾人在疫情发生后面临着更多困难,更需要我们的政府、残联给予关心和帮助,因为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事情,对于残疾人而言可能会很困难,在特殊时刻更应该体现残联工作人员的责任与担当,体现我们党和政府关怀关爱残疾人。
越秀区残联职工李叶盛同志支援南洲街后滘管控区第十组网格的核酸采样服务,一步一个脚印爬楼,逐家逐户走访落实。他与医护人员一起上门入户,相互配合,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扫码递管等筹备工作,日均服务100多人。李叶盛同志也积极支援当地社区居委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认真扫验居民的核酸码。期间,他发扬“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头精神’”,不时帮助其他队员,有时被抽调到其他队伍增援,也非常乐意尽己所能。
其实,林永军同志的妻子是越秀区光塔街社区的专职社工,三年来同样为抗疫一线工作作出了相当贡献,期间按照24小时轮班制开展工作,星期六、日也需轮流值班。两人的儿子在读六年级,正是毕业班关键时期,夫妻为了抗疫舍小家为大家,无法兼顾辅导儿子的学业亦无怨无悔。刘家良同志年仅25岁,是越秀区残联本批支援人员中最年轻的,但他的抗疫经验却称得上资深,“前哨站”值守、通宵流调、核酸点支援等工作经历一个不少,每次一有任务他都乐于迎难而上,参与的次数多得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常居海珠区的越秀区残联党员李小滢同志,身为女同志同样积极响应号召,多次支援新港街中大社区的核酸采样点工作,同时兼顾电话流调任务,默默地为疫情防控做了大量实事好事,却谦虚地表示自己没做多少。
每一天,越秀区残联支援人员汗水湿透衣背,嗓子哑了,走上万步、站数小时腿脚僵硬了,来不及按时喝口水、吃口饭,顾不上及时上一趟洗手间……他们全副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当中,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冲破一切困难与障碍。经过连续多天不屈不挠的努力,当地居民的疫情防控意识不断增强,原来的侥幸心理逐渐消除,开始理解配合防疫工作,注意佩戴口罩才前往公共场所,尽可能减少外出,按时参与核酸检测,抗疫工作成效渐显。
一线工作,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幕后工作,惟其笃行始得玉成。自9月起,越秀区残联党员干部王静同志抽调至区卫健支援区隔离酒店管理专班工作,主要负责对接隔离酒店的数据信息更新与汇总,工作中发挥高效协同、迅速响应的作风。她每天工作逾18个小时,每两个小时更新一次数据信息,如遇特殊敏感期频次提高为每一个小时更新一次,繁忙时连续通宵,有过48小时内断断续续睡了不到4小时又接着工作的拼搏。她配合做好急需资料的整理,每天进行总结回顾,为指挥部在隔离酒店统筹部署上提供实时依据。王静同志负责对接隔离酒店的物资采购,每周四协助专班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现场检查越秀区各隔离酒店的实际情况;落实市、区各项相关的督查督办整改反馈。流调工作是抗疫工作是能否快而精准地锁定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地关键。相关负责同志时刻关注着,总能第一时间领取任务,完成任务,不管是凌晨几点,总能闻令而动,快速完成任务。
越秀区残联全体党员干部及职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战时状态下,越秀区残联支援人员化身凡人英雄,虽然被分配至不同的组别从事不同的岗位,都在尽最大努力奋斗着、奉献着。无论身处何时何地,越秀区残联全体党员干部及职工都紧紧牵挂着残疾人,都是用心用情用功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护卫队”,兼顾主责主业与防疫工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保障各项残疾人政策和服务如常落实,积极为“三区”残疾人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履行对主管残疾人服务机构的监管职责,开展实地巡查督导。只要接到任务,即使三更半夜也立马爬起来开展流调电话核查工作……
大家坚信,通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地落实种种小事,定能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取得此次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
图为越秀区残联副理事长刘靖战同志支援一线抗疫服务
图为越秀区残联干部邹韬同志支援一线抗疫服务
图为越秀区残联职工林永军同志、刘家良同志支援一线抗疫服务
图为越秀区残联李叶盛同志、刘家良同志支援一线抗疫服务
图为越秀区残联党员李小滢同志下沉社区支援一线抗疫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