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台、一张网、一系统——番禺区残联打造本土特色服务品牌,创新社区精神康复新模式
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番禺区残联把握新时代对应新要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推进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工作出新出彩,通过完善机制建设、优化制度保障、规范系统标准,以“启新复元”新模式打造本土特色服务品牌。在中秋节前夕,番禺区残联康园中心主任徐鸣受邀参加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精神医学大会,并作经验分享。
一是“一平台”提高精准把控力。番禺区残联搭建医社融合互助平台,与辖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资源整合,通过技术支持、联合走访、资源互通等形式建立合作机制,为社区康复期间病情复发的精神康复者开通绿色通道,实现社区向医院快速转介;提供药物点算、就诊提醒、陪诊、电访等长效性服药管理服务。目前已接受机构康复持证精神康复者815名,从监管服药到自行服药转变达343人,精准把控持续跟踪,96%以上康复者服药依从性稳步提高,症状稳定率为87.4%。
二是“一张网”提高资源复合力。番禺区残联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折叠社会资源扩容服务承载量,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组建以家属照护者、残疾人专职委员、民政专干、社区村居、综治中心等人员为主的综合协同小组,解决办理长护险、门特、药物资助等急难愁盼418件,处理精神康复者自伤自残等危机干预106起;发动社会力量助残扶残,不断优化服务存量,扩充服务增量,大力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助残公益活动,带动47个志愿团队开展助残志愿服务4714次;积极参加公益创投项目,运用社会资金为康复者及家属提供精神康复知识讲座、工艺画制作培训、电脑操作培训等服务。
三是“一系统”提高就业支撑力。番禺区残联构建就业三维服务跟踪体系,从需求调查、培训赋能、就业跟踪三个维度完善就业前后衔接服务,依托辖区康复资源禀赋优势,为精神康复者提供灵活多元就业渠道,如建立“组装加工”的站企合作模式、打造“教训一体”就业实训基地、创建“以岗代训”帮扶性就业基地、成立“资源共享”就业共建车间,合作企业达49家,强化体系保障支撑作用,已成功推荐外出就业精神康复者153人,扎实推进区精神康复者高质量充分就业。
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