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越秀区残疾人事业十大工作新闻
2009年越秀区残疾人事业在省、市残联的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及支持下,坚持以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迎亚运为契机,紧紧围绕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相适应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求,扎实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积极开展“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的创建工作,检查验收结果达标。根据广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要求,我区为全市第三批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在2009年11月5日,市创建检查验收组受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的委托,对我区的创建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结果——达标。在创建工作中,我区为128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其中由政府和狮子会资助25名低保低收入(含边缘户)家庭的患者,使患者重见光明,共享亚运。
二、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助力度,使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一是对3026名残疾人发放了专项补助金,共计3436860元;二是对 462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困难家庭学生发放扶残助学金和547名贫困学生获得福利彩票公益金的资助,共计39440元;为7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资助金,3500元;三是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426户,慰问金190000元,为5名特殊困难家庭发放特殊困难救助为金额17000元;四是办理发放优惠乘车卡4221个,办理了慢性病救助卡629个,协助发放医保卡2500个。
三、大力推进街道康园工疗站建设,提高工疗实效。全区22个康园工疗站共为587名(其中精神残疾人176名)工疗学员提供了职业康复训练,工疗产品收益29287元,接受社会捐款、捐物共计19673元;全年政府划拨康园工疗学员训练经费共计:2153499元。为了保障工疗学员基本的人生安全,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经区残联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多次商议,越秀区康园工疗站服务中心为本区第一批进入康园工疗站的296名学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工疗学员的人身意外、医疗、乘坐交通工具等多方面的保障。通过工疗训练,有2人走向社会找到了就业岗位,实现了自食其力。
四、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视察我区残疾人工作。2009年12月2日上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在省、市政府及残联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六榕街残疾人再就业基地和康园工疗站,并深入肢体残疾人李泉娟家中进行走访和慰问,详细地了解其就业、康复、生活等情况,当得知李泉娟通过街道的介绍在一家医院工作,全家摘掉低保户的头衔后,她感慨地说:任何人的生命都值得珍惜;在康园工疗站视察时,当学员把精心制作的一束红棉花送给她时,她即兴地挥笔题词——人间的爱最伟大,以此表达对我区残疾人工作的肯定和勉励。
五是认真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是认真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应年审单位1146个,实际年审单位1126个,年审率为98.2%;年审就业人数32967人,其中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404人,占就业人数的1.2%;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769万元。二是做好残疾人求职登记工作,登记人数346人(其中服务窗口登记134人、招聘会登记212人),推荐见工324人(次),上岗80人,就业成功率为25%。三是认真办理残疾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我区从2008年7月开始受理残疾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手续(此项工作由劳动部门移交残联),截止2009年底,共办理残疾人就业失业登记手册721个,其中新办失业证558个,续期143个;残疾人档案保管103份。四是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培训人数共计101人,其中依托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了95人 (办公软件操作45人、速录师8人,插花42人);参加市残联培训中心培训6 人;通过统一考核有82人获得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合格率81.2%.五是积极探索老城区残疾人就业途径,支持扶助东风街20名残疾人在法宝网上进行网上购物创业,市、区残联扶助经费共12 万元。六是促进残疾人书报亭的就业,全区建有书报亭403个,其中新安置残疾人就业72人。七是继续以政府购买岗位开设残疾人专用机动车特约维修站,全年共检测、维修机动车2630台(次),其中免费服务重度残疾人120人、其他残疾人90人。
六、高标准地完成了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核发工作。我区从2009年5月开始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核发工作,截至2009年12月31日止,已办理残疾人证11195人,与2008年的持证人数12709人,办证率为88%。按持《第二代证》统计:全区残疾人为全区户籍人数的0.97%;残疾人中视力残疾人1072名、为9.5%,听力残疾人763名、为6.8%,语言残疾人59名、为0.5%,肢体残疾人4325名、为38.6%,智力残疾人1925名、为17.2%,精神残疾人2858名、为25.5%,多重残疾人193名、为1.7%。
七、整合资源,扎实工作,提高康复效果
(一)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与区儿童医院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儿童医院定期指派专家到康复中心,为0——6岁的康复儿童进行康复评估和指导;全年有31名残疾儿童在区中心进行康复,共提供康复服务167人次,康复课时8377节;为我区0至6周岁儿童实施康复救助13人,救助经费54425元。
(二)扩大贫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范围,惠及更多患者。一是在低保低收入残疾人普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及时修订了《越秀区贫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方案》,将救助范围扩至低保边缘户;二是在人寿广州分公司为400名低保精神病人办理了《广州市残疾人慢性病人救助卡》。全年有615人(次)得到了住院救助,比2008年增加169人(次),有637名患者得到免费门诊治疗。
(三)根据贫困残疾人需求,适时配发辅助用具。为1人安装了大腿假肢,为3 人装配矫型器,为1人实施了康复救助,为24人转介申请了辅助用具,为275名盲人配发听读机,为5户家庭实施了居家的无障碍改造,为6名0——9岁聋儿免费验配助听器、价值2.4万余元。
八、突出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为残疾人排忧解难。一年中,我会共受理残疾人来信、来访、来电348件。与去年相比,增加59件,上升20.4%。在区开展领导干部“基层大接访”活动中,我会领导共接访残疾人39人次。来信、来访、接访对象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廉租房的安置、生活、就业、社保医保、子女入学、就业等遇到的困难和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营运上的矛盾。对上述残疾人反映的问题能够想方设法地解决,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对一些目前暂时未能解决或未有政策规定的问题,则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实现了“三满意”,为社会的稳定尽到了应承的责任。
九、残疾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成绩显著。我会组织参加在市残疾人艺术汇演,《龙的传人》获舞蹈类三等奖,《草原之夜》获声乐类三等奖,《丑小鸭》获智障类三等奖;在市第八届残运会上,我区40名运动员分别参加了举重、羽毛球、游泳、乒乓球、聋人篮球五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举重项目两个第1名;羽毛球项目五个第1名、三个第2名、一个第3名;乒乓球项目两个第3名;游泳项目一个第3名;区残联获得“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在市举办的第25届国际聋人节手语朗诵大赛中,参赛的健听组和聋人组分别摘取桂冠,获得了一等奖。
十、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促进无障碍设施整治改造。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根据本会的职责和创建工作的要求,认真开展区内无障碍设施的督查及整改工作。共检查了区内地段和单位639处(个),发出整改通知191份,整修盲道1941.5米,公厕22间,增设通道和标识42处,纠正占用盲道32宗,并对一些公共服务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督办,以至达到要求。在创文活动中尽了责、出了力。
一、积极开展“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的创建工作,检查验收结果达标。根据广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要求,我区为全市第三批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在2009年11月5日,市创建检查验收组受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的委托,对我区的创建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结果——达标。在创建工作中,我区为128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其中由政府和狮子会资助25名低保低收入(含边缘户)家庭的患者,使患者重见光明,共享亚运。
二、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助力度,使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一是对3026名残疾人发放了专项补助金,共计3436860元;二是对 462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困难家庭学生发放扶残助学金和547名贫困学生获得福利彩票公益金的资助,共计39440元;为7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资助金,3500元;三是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426户,慰问金190000元,为5名特殊困难家庭发放特殊困难救助为金额17000元;四是办理发放优惠乘车卡4221个,办理了慢性病救助卡629个,协助发放医保卡2500个。
三、大力推进街道康园工疗站建设,提高工疗实效。全区22个康园工疗站共为587名(其中精神残疾人176名)工疗学员提供了职业康复训练,工疗产品收益29287元,接受社会捐款、捐物共计19673元;全年政府划拨康园工疗学员训练经费共计:2153499元。为了保障工疗学员基本的人生安全,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经区残联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多次商议,越秀区康园工疗站服务中心为本区第一批进入康园工疗站的296名学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工疗学员的人身意外、医疗、乘坐交通工具等多方面的保障。通过工疗训练,有2人走向社会找到了就业岗位,实现了自食其力。
四、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视察我区残疾人工作。2009年12月2日上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在省、市政府及残联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六榕街残疾人再就业基地和康园工疗站,并深入肢体残疾人李泉娟家中进行走访和慰问,详细地了解其就业、康复、生活等情况,当得知李泉娟通过街道的介绍在一家医院工作,全家摘掉低保户的头衔后,她感慨地说:任何人的生命都值得珍惜;在康园工疗站视察时,当学员把精心制作的一束红棉花送给她时,她即兴地挥笔题词——人间的爱最伟大,以此表达对我区残疾人工作的肯定和勉励。
五是认真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是认真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应年审单位1146个,实际年审单位1126个,年审率为98.2%;年审就业人数32967人,其中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404人,占就业人数的1.2%;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769万元。二是做好残疾人求职登记工作,登记人数346人(其中服务窗口登记134人、招聘会登记212人),推荐见工324人(次),上岗80人,就业成功率为25%。三是认真办理残疾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我区从2008年7月开始受理残疾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手续(此项工作由劳动部门移交残联),截止2009年底,共办理残疾人就业失业登记手册721个,其中新办失业证558个,续期143个;残疾人档案保管103份。四是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培训人数共计101人,其中依托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了95人 (办公软件操作45人、速录师8人,插花42人);参加市残联培训中心培训6 人;通过统一考核有82人获得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合格率81.2%.五是积极探索老城区残疾人就业途径,支持扶助东风街20名残疾人在法宝网上进行网上购物创业,市、区残联扶助经费共12 万元。六是促进残疾人书报亭的就业,全区建有书报亭403个,其中新安置残疾人就业72人。七是继续以政府购买岗位开设残疾人专用机动车特约维修站,全年共检测、维修机动车2630台(次),其中免费服务重度残疾人120人、其他残疾人90人。
六、高标准地完成了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核发工作。我区从2009年5月开始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核发工作,截至2009年12月31日止,已办理残疾人证11195人,与2008年的持证人数12709人,办证率为88%。按持《第二代证》统计:全区残疾人为全区户籍人数的0.97%;残疾人中视力残疾人1072名、为9.5%,听力残疾人763名、为6.8%,语言残疾人59名、为0.5%,肢体残疾人4325名、为38.6%,智力残疾人1925名、为17.2%,精神残疾人2858名、为25.5%,多重残疾人193名、为1.7%。
七、整合资源,扎实工作,提高康复效果
(一)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与区儿童医院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儿童医院定期指派专家到康复中心,为0——6岁的康复儿童进行康复评估和指导;全年有31名残疾儿童在区中心进行康复,共提供康复服务167人次,康复课时8377节;为我区0至6周岁儿童实施康复救助13人,救助经费54425元。
(二)扩大贫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范围,惠及更多患者。一是在低保低收入残疾人普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及时修订了《越秀区贫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方案》,将救助范围扩至低保边缘户;二是在人寿广州分公司为400名低保精神病人办理了《广州市残疾人慢性病人救助卡》。全年有615人(次)得到了住院救助,比2008年增加169人(次),有637名患者得到免费门诊治疗。
(三)根据贫困残疾人需求,适时配发辅助用具。为1人安装了大腿假肢,为3 人装配矫型器,为1人实施了康复救助,为24人转介申请了辅助用具,为275名盲人配发听读机,为5户家庭实施了居家的无障碍改造,为6名0——9岁聋儿免费验配助听器、价值2.4万余元。
八、突出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为残疾人排忧解难。一年中,我会共受理残疾人来信、来访、来电348件。与去年相比,增加59件,上升20.4%。在区开展领导干部“基层大接访”活动中,我会领导共接访残疾人39人次。来信、来访、接访对象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廉租房的安置、生活、就业、社保医保、子女入学、就业等遇到的困难和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营运上的矛盾。对上述残疾人反映的问题能够想方设法地解决,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对一些目前暂时未能解决或未有政策规定的问题,则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实现了“三满意”,为社会的稳定尽到了应承的责任。
九、残疾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成绩显著。我会组织参加在市残疾人艺术汇演,《龙的传人》获舞蹈类三等奖,《草原之夜》获声乐类三等奖,《丑小鸭》获智障类三等奖;在市第八届残运会上,我区40名运动员分别参加了举重、羽毛球、游泳、乒乓球、聋人篮球五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举重项目两个第1名;羽毛球项目五个第1名、三个第2名、一个第3名;乒乓球项目两个第3名;游泳项目一个第3名;区残联获得“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在市举办的第25届国际聋人节手语朗诵大赛中,参赛的健听组和聋人组分别摘取桂冠,获得了一等奖。
十、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促进无障碍设施整治改造。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根据本会的职责和创建工作的要求,认真开展区内无障碍设施的督查及整改工作。共检查了区内地段和单位639处(个),发出整改通知191份,整修盲道1941.5米,公厕22间,增设通道和标识42处,纠正占用盲道32宗,并对一些公共服务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督办,以至达到要求。在创文活动中尽了责、出了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